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5章 将相之才(3/9)

第485章 将相之才(3/9)

里情不自禁的浮现出韩愈的一句话: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不正是先贤之言的真实写照吗。

    然后就想起《大同世界》里的一篇文章:

    知行合一。

    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陈景恪不只是提出了自己的道,还在践行道。

    这才是孔子口中真正的仁者啊。

    真应该早点来向他请教。

    就在这时,他发现有几个年轻人,正如他一般站在不远处,观察这边的情况。

    心中一动,就走上前去道:“在下渑池曹端有礼了,敢问诸位可是来洛下书院求学的?”

    曹端?

    几人都不禁有些惊讶,这个名字他们可是如雷贯耳。

    毕竟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没少被师长拿来做比较。

    可他不是理学门徒吗?怎么会来这里?

    心中这么想,表面却不敢怠慢,纷纷还礼:

    “在下建安杨荣……”

    “在下石首杨溥……”

    “在下兖州韩克忠……”

    ——

    送走学生回到办公室,陈景恪正准备了解一下书院的近况,却见程一民拿着一沓纸递过来:

    “既然都要见曹端了,何不多见几个人。”

    “向书院投递行卷者甚多,这些是我从中挑选出来杰出者,总共一十三份。”

    “我觉得都是可造之材,你不妨都见见。”

    行卷,是古代读书人求职用的东西,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写下来,送给达官显贵以求获得赏识。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拜师、求学之类的场合。

    陈景恪:“……”

    行吧,还要指着这老头干活呢,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就说道:“这些人都在镇上?”

    程一民说道:“应当都在镇上……能找到几个就先见几个吧,剩下的以后再见也不迟。”

    陈景恪:“行,你让他们都过来吧……我先看看他们的文章,免得到时候出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