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460章 久违的上课(4/7)

先吓唬吓唬那个混账东西,给他长长记性。”

对此大家倒没有反对,朱桂确实有些死性不改。

老朱好几个儿子性情都不咋地。

可是经过这次取消亲王封国,并亲自教导之事,年龄小的那几个都收心了。

只有朱桂,那是真的毫无耳性。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道理也讲了,全都没用。

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他有所长进吧。

几人稍稍讨论了一下教育问题,话题就转回了国家大事上面。

主要谈论的就是打压儒家的事情。

聊着聊着,众人发现了一个问题。

虽然这次事件整个儒家都参与了进来,可七八成都是理学派。

这太反常了。

马娘娘不禁奇怪的道:“当官的都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向来不肯轻易相信别人。”

“为何这次理学派竟如此团结?”

别扯什么学派利益之类的,汉朝独尊儒术的时候,也没见其他学派这么团结。

唐朝道家逆势而上成为第一显学,儒家地位还在佛教之下,也没见儒家的人团结起来争取利益。

即便是宋朝,儒家也只是默契的排挤其他学派,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齐心协力过。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单纯的权力斗争。

也难怪她会如此疑惑。

非但是她,老朱和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陈景恪心道,这个问题要是以前问,我还真答不上来。

现在吗,可以试着给出答案了。

这个答案还不是从前世学到的,而是他研究大明的政治制度,再对比古今得出的一个结论。

而且,这个结论不只是能回答理学派空前团结的问题。

还能用来回答为何前世大明的党争如此激烈。

脑海里迅速回忆自己的研究成果,斟酌着要如何回答。

这时,朱雄英却先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一点想法。”

老朱高兴的道:“哦?有想法好啊,来给咱说说你的想法。”

陈景恪也以目光鼓励。

得到鼓励,朱雄英也雀跃不已,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