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1/7)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1/7)

    第41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因为方孝孺的文章,一个话题突然就变得火热起来。

    那就是,夏商周的分封和后世的分封,到底有什么区别。

    有人认为,区别是有的,但远没有那么大。

    其本质还是勋贵集团分饼子,尊王攘夷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况且,尊王攘夷的概念本就是齐桓公提出来的,和夏商周的分封没什么关系。

    除此之外,他们还把《华夏简史》搬了出来。

    这上面有夏商周时期的封国分布图,有些封国确实与四夷接壤,后来也通过对四夷的兼并壮大。

    可更多的封国,就处在中原土地上。

    我们不能罔顾事实。

    也有人认为,三代分封就是基于尊王攘夷的思想提出的。

    他们也没多说,就将《左传》给拿了出来。

    “分封建国,以潘屏周。”

    这句话和尊王攘夷其实是一个意思。

    他们据此做出推论,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古人那里借鉴来的。

    为什么他提出‘尊王攘夷’,其他诸侯国都不敢反对?

    因为这本身就是他们这些藩属国能存在的法礼基础。

    反对‘尊王攘夷’,就是反对夏商周分封。

    作为一个藩属国,反对分封,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左传》的地位毋庸置疑,一下子就将反对之人堵的说不出话来。

    而且左传里面相关记载非常多,可见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一种普遍思想。

    不过反对派依然不愿意彻底认输,他们承认夏商周分封有“尊王攘夷”的意思。

    但也不能否认其分饼子的事实。

    否则,你怎么解释他们在中原分封了那么多诸侯国?

    对此,支持派也不好反驳,因为这就是事实。

    《华夏简史》上写的清清楚楚,现在是个读书人,都对这些东西耳熟能详。

    但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一个理论,双层防线。

    将最有能力的诸侯,分封在四夷边境,作为周王室的最外围防线。

    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