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04章 朱标的帝王课(3/7)

第404章 朱标的帝王课(3/7)

  是了,原来软硬的标准在这里。

    不是什么大事小事,而是如何最有效的通过。

    变革初期,百官对变法都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是不愿意配合的。

    朱元璋靠着强硬手段推行。

    等新政落实,百官见到了新政的好处,思想慢慢的就发生了转变。

    于是革新派随之诞生。

    等到朱标继位的时候,革新派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很多政策,已经不需要皇帝亲自出面,只要提出来,自然有革新派去推动。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置身事外当仲裁者了。

    所以朱标的很多手段,看起来就比较柔和。

    很多时候,他都会有一些小技巧,让群臣接受变革。

    而不是如老朱那般,靠强硬推动。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百官对新政的抵触,更容易团结大多数人。

    但是碰到那种反对声音比较大,很难通过正常协商通过的政策,他就会强硬起来。

    比如这一次的出兵南洋。

    他无视群臣的反对,直接下了罪己诏。

    虽然没有直接下令出兵,但也等同于是宣布了出兵的决定。

    原本反对此事的群臣,一看他态度如此强硬,只能悻悻的同意了。

    甚至还自我安慰,皇帝还是肯照顾大家情绪的,没有直接宣布出兵。

    朱标继续说道:“不要把希望放在舆论上。”

    “当你只能靠舆论来推动某件事情的时候,那这件事情大概率是做不成的。”

    “这一次的大分封就是如此,不论你们做再多准备,靠协商都不可能通过的。”

    “想要施行这个政策,只有强行推动这一条路。”

    “只不过,有了南洋的事情,确实让我们推行新政时的阻力小了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了。”

    “所以,你们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舆论宣传上,属于本末倒置了。”

    “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提前布置,消除强行推动新政造成的不利影响。”

    陈景恪两人连连点头,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教学啊。

    朱标喝了口茶,给两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