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法(5/7)
为啥?
内阁啊。
以前皇帝大权独揽的时候,大家担心再出现和老朱一样的情况。
国家的政策,全是老朱自己想出来的。
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论好坏都必须推行。
后来陈景恪接管了变法,虽然没有出过大错,但大家依然不敢完全信任。
这无关其他,纯粹是出于理性考虑。
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陈景恪也在所难免。
而一旦他出错,后果会非常严重,淡马锡就是最好的证明。
还好,淡马锡只是用人失误,而不是制度上的问题。
否则群臣会更感到恐惧。
现在有了内阁,所有的变法革新,至少要经过七名资深大臣的共同审核才行。
能说服他们七个,就说明这个变革至少不会太差。
还是那句话,相比起个人,大家更愿意相信制度。
得知朝廷要重修大明律,各种法律人才蜂拥而至,将刑部和大理寺的大门都快挤破了。
其目的就是想参与进来。
很多地方上的司法官,也打申请要求来修律法。
这就是数年前开设刑名科的成果,为大明培养了大量的司法人才。
——
重修大明律的方案通过之后,陈景恪就不再过问此事。
他又不懂这玩意儿,参与进来只会拖后腿。
相比起来,他更关注沧海省那边的情况。
有了淡马锡的教训,他对沧海省的关注始终没有断过。
对那里的情况,也大致有一些了解。
麦荣昌不肯用许柴佬,个中缘由他自然懂,却没有太好的办法。
强行让麦荣昌用许柴佬,只会起反效果。
眼见他自己想通了,主动请许柴佬出山,陈景恪才算放下心中的担忧。
特区不是给几条政策,给一些人就能建起来的,它需要的是一整套的体系。
前世这套体系是经过几十上百年摸索出来的。
在大明,特区是首创,谁都不知道怎么做。
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有个参照物,做起事情来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