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5章 沧海(1/7)

第365章 沧海(1/7)

    海津镇……现在应该叫海津城——沧海省的省治。

    为什么要将省治放在这里,其实没啥好说的。

    主要是划给沧海省的土地,没啥特别繁华的地方。

    河间虽然也历史悠久,可在明初也是百废待兴的状态。

    没有特别的地方,事情反而好办了,只需要选择地理位置最合适的就行。

    海津镇临海又直通大运河,作为漕运中转站,各种漕运渠道都是现成的。

    因为比较荒僻,搞基建也不用发愁拆迁的问题。

    且它旁边就是产盐大户直沽。

    综合考虑,实在没有理由不放在这里。

    自从沧海省成立,海津城就变成了大工地。

    朝廷从各地迁徙了五万人过来,这些人中的青壮和妇人直接被招募成为了建筑工人。

    未来他们也是海津城的第一批居民。

    四舍五入也算是给自己家盖房子,这些人干活还算卖力。

    一座城池的雏形已然显现。

    城池是陈景恪和将作监的大匠们一起规划的,首先考虑的就是商业和居住。

    其次才是安防。

    用陈景恪的话来说就是: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如果还能被外敌打到海津城下,那再坚固的城防都没有用。”

    当然,他之所以会这么说,还是因为火器时代即将到来。

    在大炮面前,城防的用处确实不大。

    别人不知道这一点,自然对他的话提出了质疑。

    最终看在他以往积累的信誉上,大家还是通过了这个方案。

    许柴佬也是到达海津城后,才知道的这些事情。

    他对陈景恪的想法倒是深以为然。

    虽然他不知道火器时代什么的,但渤海停靠着的就是大明的北海舰队。

    都这样还能被人打到海津城下,说明大明已经完了,再坚固的城防都没啥用。

    还不如将商业性发挥到最大,顺带兼顾一下城防就可以了。

    从家里出来,他信步往交易市场走去。

    新城区最先建好的就是居民区和交易市场,至于原因,这里就不啰嗦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