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7)

第361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7)



    听完他的分析,朱雄英颔首道:“你说的多,你有理,就这么着吧。”

    陈景恪:“……”

    接着,朱雄英就写了一道旨意,找朱标盖了印章发往内阁。

    以往皇帝直接下令就可以了,现在必须要先经过内阁同意并备案才行。

    不过现在皇权的威望足够大,内阁自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唱反调。

    更何况这还是陈景恪提议的,就更没有人会反对了。

    内阁同意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抽调工匠和铜料制作字模,此事自然不用他们操心,直接给工部下了一道旨意。

    陈景恪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字模,一改往日的大字,新字模只有黄豆般大小。

    标准的蝇头小字。

    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节约纸张。

    要是还用以前的大字体,纸张的用量将会增加数倍,成本将会高到影响报纸发行的程度。

    经过初步估算,想要实现他的计划,这套字模的数量高达四十万个之多。

    为此,工部抽调了最精锐的工匠,依然需要数月时间才行。

    不过陈景恪并不着急,先让方孝孺和理学斗一斗再说。

    况且,解缙还没回来呢,急也急不来。

    至于朱标说的金属字模着墨能力差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油墨这玩意儿,没别的特点,就着墨能力强。

    简直就是为金属字模设计的。

    而且,油墨这玩意儿还不是陈景恪发明的。

    事实上以油入墨早在魏晋时期就开始了,不过只是作为粘稠剂存在,添加的较少。

    民间早就有人尝试过,多加点油会是什么效果。

    然后发现,成本变高了,使用还更加不方便。

    首先就是研磨更加麻烦,其次就是书写效果不佳。

    用毛笔在纸上写字,尤其是在宣纸上书写作画,烟墨的效果完爆油墨。

    所以,油墨这玩意儿就被搁置了。

    在印刷术方面,活字印刷术地位很尴尬,技术上确实是领先的,但不实用。

    主要是字模太难搞了,动辄就要十万几十万个。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