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24章 有钱任性(4/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324章 有钱任性(4/7)

对此群臣早有准备。

不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它背后代表的汉武帝建章宫,都可以看出新皇并不想当守成之君。

大家见的太多了,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官僚的基本素质。

教学生有多考验人的脾气,只有干过的才知道。

自税改以后,地方衙门就断了收入。

正如李善长所说,此事确实不复杂,而且是利国利民之举。

“我甚至可以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也不配为官。”

培训官僚的系统,也不会教他们这些东西。

这些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类似的情况历朝历代都发生过。

但外人却并不是太了解他们在做什么,难免有些疑惑。

挨喷又咋了?

换成以前想挨喷,还没这个机会呢。

这样简单且简陋的计划,古代的官吏应该能执行的吧?

被李善长和徐达这么一解析,他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有作为的官吏,修桥铺路,建设水利设施等等。

国库每年能存下来两百多万贯,要知道这是在官员涨俸禄,军队发军饷等等之后的盈余。

山区也同样要修桥铺路,尽量为深山里的百姓修一条出山的通道。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再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难度。”

先划分一个区域当试点,成功之后还可以作为教学区,系统的培养新型官吏。

我们都是受益者。

他以为这份五年计划已经非常简陋了,放在前世互联网上,都能被网文喷的一无是处的那种。

六百万贯?

朱标也深以为然:“还是韩国公老成持重啊,是朕太心急了。”

这种优势,是普通人学不来的。

老子不学也不受你这个气。

可他们绝不敢公然说,我们不想加担子。

不过此事还不着急,事情要一点一点来。

再联想到他登基后的第一把火就是烧内阁,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朱标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立即说道:

这样的行政体系,如何低估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