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谁会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添堵,说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当然,主要是也确实没啥不开心的事情。
今年可谓是风调雨顺,战争也是节节胜利。
对大明和天下人来说,都是喜庆的一年。
朱元璋和群臣唠了一会儿嗑,顺手处理了一些政务,又颁布了几条政令,早朝就结束了。
退朝后,陈景恪和朱雄英一块来到乾清宫。
朱元璋一见面就打趣道:“你不是不饮酒吗?能为几个文人的死破例,今天也必须给咱破个例。”
陈景恪眼睛一转,说道:“我倒是想,只是最近实在不方便,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朱元璋本来只是开玩笑,听他这么敷衍,顿时不乐意了:
“怎么又不方便了?必须给咱一个合适的理由。”
陈景恪不好意思的道:“这不是福清十八了吗,您懂得。饮酒可能会对孩子不好。”
“哈哈……”朱元璋大笑道:“这个理由好,咱喜欢。多多努力,争取让咱早日抱上外孙。”
陈景恪连忙点头:“一定一定……”
朱标在一旁那叫一个无语,你们俩要不要瞅瞅自己再说什么?
“咳,景恪,这里有一份方孝孺的奏疏,你看看有何感想。”
陈景恪心中一动,莫非是关于编写朝鲜史的事情?
接过奏疏一看,果然如此。
高丽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箕子朝鲜后裔,而是认了高句丽当祖宗。
因为这种认识,导致很
多人心存反叛之意。
方孝孺认为,应该编写一套正经的朝鲜史书,以驳斥这种观点。
同时溯本正源,让朝鲜人了解自己的出身。
如此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回归华夏族群。
看完奏疏之后,陈景恪相当无语。
原来那边的人这么早就开始乱认祖宗了吗?
新罗真是悲催啊。
大唐灭了百济和高句丽,让他捡漏一统了半岛。
打死他都想不到,后世子孙竟然认了死敌当祖宗,反而把他这个真祖宗给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