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3)
更多的粮食。”
“良种的培育、水肥的使用等等,都有效的提高了粮食产量。”
“千年前亩产不过百斤,现在可达两百斤,若耕种得法三百斤亦非不可能。”
“印刷术出现之前,书籍靠手抄非常珍贵,只有高门大户才能读的起书。”
“印刷术出现后,书籍价格降低到了普通人也能购买,一般百姓人家也能读的起书。”
随着一个个例子说出,众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就越发深刻。
陈景恪最后总结道:“百姓能读得起书看起来很简单,深究起来就是数千年发展生产力的成果。”
“若无房屋火焰,若无铁器曲辕犁,若无粮食高产,若无纸张印刷术的出现……”
“就不可能有现在百姓可以读书的大好局面出现。”
“所以,这一切都可归功于生产力的发展。”
“若大明重视生产力发展,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未来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业……百姓衣食无忧,亦非不可能。”
朱标喃喃道:“耕者……这就是大同之世啊,真的可以实现吗?”
朱元璋也有些向往,但随即就清醒过来:“你小子别忽悠咱,你也说了,数千年才发展成这个样子。”
“且这些发明多为不可控,我大明就算想发展也无能为力。”
陈景恪心中叹息,反问道:“陛下,若您对火炮的威力不满意,会如何做?”
朱元璋随口答道:“自然是让军器局想……”
话才说一半,他突然停住了。
马秀英和朱标也同时醒悟过来。
军器局可以研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那别的衙门和工匠,自然也能研究出别的更好的东西。
生产力自然也能用相同的方法来提高。
只有朱雄英挠了挠头,不明白皇爷爷说的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就不说了。
不过这会儿众人可没空理他,都各自陷入了思考。
朱元璋迟疑了片刻道:“这需要投入大量钱粮啊。”
陈景恪说道:“是的,而且投入了钱粮还不一定会有成果。”
朱元璋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