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躁动的空气(3/6)
憎恶也是一以贯之,甚至更胜一筹的。
他读书的时候就经常在剑桥大学发表一些反俄言论,年纪大一点后,更是有事没事就会在报纸上刊登一些针对俄国人的仇恨社论。
但不幸的是,俄国人显然不像是奥斯曼人那样消息闭塞,沙皇也没有苏丹那么宽宏大量。
所以当帕麦斯顿将小坎宁任命为驻俄大使后,在圣彼得堡已经呆了足足三四个月的小坎宁愣是连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影子都没见到过。
见不到沙皇,那他这个大使自然也无法履行自己的职务。所以帕麦斯顿无奈之下,只能给小坎宁换个地方呆着,让他重回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至于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自然是因为苏丹先前已经证明了他的容人之量,而帕麦斯顿也担心除奥斯曼以外的其他国家未必能接纳嘴欠的小坎宁。
毕竟只有天知道,这家伙究竟骂过多少国家。
如果其他国家的统治者也像沙皇这样不同小坎宁见面,难道自己还要再给他找个新位置试试吗?
短时间内更换一位大使,可以解释为正常调动。
短时间内更换两位大使,可以说是无心之失。
但如果短时间内更换三位大使,这要再不是识人不明就解释不通了吧?
而且从施耐德带来的口信分析,这才仅仅是第二次调动,就已经引起了首相格雷伯爵的注意。
毕竟大使到任几个月,却连沙皇的头皮屑都没看见,这属实是有点离谱了。
格雷伯爵一准是担心以小坎宁的性格,就算去了奥斯曼也没办法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想要奉劝帕麦斯顿重新找个合适人选。
但首相的建议终归只是参考,作为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才是拥有决定权的那个人。
他开口道:“你替我转告格雷伯爵,他的顾虑我十分理解。但是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先生绝对是出任驻奥斯曼大使的不二之选。
目前奥斯曼正与阿里的埃及军队打的火热,国内的形式相当复杂。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派出一位熟悉奥斯曼国情,曾经在那里有过任职经历,不需要太多时间便能建立关系网的人帮我们打探消息。
小坎宁先生虽然心直口快,但这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