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 章 赵世家9(2/8)
,被安葬于代郡某地(该地汉朝时被命名为灵丘)。[
]为政举措政治
拒绝称王
赵雍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五国相王”后改变名不符实的王号,令国人称自己为君。“[]当时赵国徒有王之名,而无王之实,四面受敌。缓称王,既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带来的麻烦,又可以积蓄实力。大朝信宫胡服骑射后,赵雍在信都的信宫(邢台)大会天下诸侯,就是召集诸侯定期过来开会。
《史记·赵世家》记载:“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今河北邢台)”,又说“(赵雍)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
]任用贤才
赵雍在位时,任用诸多贤才,如肥义、乐毅、赵豹、赵成、赵庄、楼缓、赵固、仇液(仇赫)、周袑、牛翦、赵造、赵文、赵俊、赵爵、王贲等[][],这些人都为赵国的强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军事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常遭受游牧部落骑兵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2年),赵雍决定“以胡制胡”,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全国人民抛弃长袍宽袖,改着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他将贵族私藏的、不在国家户籍的奴隶迁往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和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的骑邑,为在那里训练的骑兵服务。
赵雍对国内尚不听从国家号召胡服的,采取强制措施。[][]]“胡服骑射”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是继步卒勃兴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地位后,春秋战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速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延至后世,骑兵更成为封建国家的重要兵种之一。
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队,此后国势大盛,成为战国后期可与秦抗衡的强国。因此,有观点认为赵雍是中国骑兵的始祖。[]胡服骑射既是军事改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其影响所及,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通过这一改革,封建制度在赵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