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魏国历代君主5(3/8)
元前323年败魏军于襄陵,夺取8个邑。次年,秦国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
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的失败,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
公元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致用倡导合纵的公孙衍为相。魏惠王对外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过多,此后国势日弱。[
人物评价:
魏惠王综合说起来不算是昏君,严格的说,他早期是严明的强君,晚年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一个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早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再加上有公叔座为相、庞涓为将,在夺位之战后很快恢复了国内的秩序,妥善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创秦军,打的秦军节节败退,迫使秦孝公迁都;
在赵、秦、齐楚四国合攻之下也能精妙安排,取得胜利;迁都大梁,发展生产,修建防御工事,使得大梁成为当时诸侯各国中都城最繁华的城市。他在列国之中率先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成为中原露主,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后面。
到魏惠王统治晚期,由于错误安排,导致庞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杀而亡。之后在秦、齐的夹攻之下不断惨败,对外,魏惠王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太多,魏国国力日益衰弱。魏惠王刚慎自用,外宽内窄,好形式主义。魏国因重视人才而兴,也因错失人才而败。
孙脾乃兵圣之后,本来是留在魏国做的,却只因魏惠王听取庞涓一人之言落得残疾,逃到文国;商鞅是被公叔座推荐过来的,他不重用也不忌惮,成就了后来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国强兵;张仪足智多谋,搅得列国不得安宁,这样的人才也被魏惠王拱手让人。
不禁让人想起魏惠王于文威王会田于郊说的那段话,岂不知,他也曾拥有世上无价之宝不管他是早期贤明的君主,还是晚期昏庸的魏王,既不能否定他的功绩,也不能忽略他的错误。
魏襄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