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195章 部署位置在海上?(1/4)

李建强的第三个要求,最后也还是被满足了。

不过,以常浩南如今的身份,肯定不能随便打个电话就把人家叫过来。

所以还是得回去之后慢慢等消息。

当然,李建强也早就估计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计划是先解决掉雷达信号形式、波形函数、部署位置等基本问题。

等到获得外援之后,再考虑具体如何在现有雷达基础上进行软件和算法升级。

因此他刚一回到研究所,就马上集中了所有手头没有要紧工作的部下开会,说明了目前的基本情况,并分别下达具体任务。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顺利。

尽管他们已经在这方面进行过好几年的研究,并且得到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

但真到了需要让理论落地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不少此前并未考虑到的问题。

其中最棘手的一条是,由于双/多基地雷达的反隐身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散射,而这种散射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无规则的特性,且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属不同的雷达终端,所以很难利用聚类分析、匹配滤波采样、窄带自动增益控制等传统技术进行密集多目标分辨。

换句话说,在一个相对小(十几k到几十k)的范围之内,无论实际存在多少目标,雷达回波都会把它们当做是同一个反射信号。

如果是面对正常目标,那么雷达操作员还可以根据目标信号强度来进行推测。

但f22是一個全新的对手。

没人知道它的具体目标特性是怎么样的。

而且就算知道,经过散射之后的信号也可能出现失真,导致出自经验的判断出现误差。

这在对峙当中是相当要命的。

一连四五天时间,李建强都在为此而头疼。

因为解决不了多目标分辨问题,就没办法往下确定雷达的部署位置,更无从针对发射站和接收站之间的几何关系优化回波信号模型…

“要不然…我们退而求其次?”

烟雾缭绕的办公室中,李建强的副手朱永顺突然提议道。

“说说你的想法。”

前者此时实在没什么思路,只好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