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应(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156章 大洋彼岸的反应(1/5)

在总体计划确定下来之后,余下的就是一些技术上的细枝末节。

比如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两种原料的配比、辅料盐溶液的选择、以及整个固土过程的详细步骤。

其实一般情况下,这种高级别的会议,不会讨论过于具体的操作问题。

毕竟如果过于事无巨细,那也就失去了逐级领导体系的价值。

但这一次毕竟事发突然,很多资源都是由部委或总局一级直接下令调拨。

所以免不了让常浩南和庄秉昌带着来一轮查缺补漏,以确保动工前的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不过,二人上次开会时就已经把情况汇报了个七七八八,能身居高位者又无不是心思缜密之人。

倒是并没有发现任何差错。

唯一可惜的是,眼下还没有适合改性沙地种植的高产作物,只能先花上几年时间把土地条件养好,才能种上和东北黑土地一样的品种。

这也在众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能把无法利用且退化面积不断扩大的沙地变成农田,就已经属于意外之喜。

哪还能有更过分的要求?

然而,就在庄秉昌说完这件事之后,一位来自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却突然开了口:

“常院士,庄教授,关于作物育种问题,我可以帮忙联系一下国内植物分子生物学方向的奠基人,辛志文院士。”

“98年的时候,辛院士主动协调燕京大学和港岛中文大学合作,建设了一个植物基因工程联合实验室,其中就包括水稻和大豆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后来他和咱们都更熟悉的袁院士合作,进行过抗倒伏和抗病水稻的研究,效果也相当不错……”

说完之后,或许是担心被误会,还特地找补了一句:

“在辛院士和袁院士的研究里面,分子遗传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和我们平常听说的转基因并不是同一种技术……”

常浩南对于生物技术领域几乎可以说一窍不通,因此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示意庄秉昌自行决定。

而这个提议,相当于直接把后者的咖位给拔高了几个量级。

自是欣然同意。

“那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