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55章 建设塞北粮仓(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155章 建设塞北粮仓(1/5)

在接到命令之后,助理如同逃命一般,飞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生怕被领导的怒火殃及池鱼。

不过,还没等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动笔,赵广生那边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毕亮的电话。

对方没有半句废话,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赵,部里准备让中储粮放出80万吨大豆储备,你怎么看?”

显然,领导们也没有闲着。

而是在和他考虑一样的事情。

不过,赵广生的表情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半点放松。

思索片刻之后才回答道:

“短时间内,应该可以稍微对冲一下期货价格,但从中长期来看,无法影响价格上涨的大趋势……”

电话那头,只剩下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有些受不了压抑气氛的赵广生继续说道: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是供应基本限度的国内消耗,那么结合今年的一部分产量,大致可以维持到明年初夏……但如果考虑到企业和民众的恐慌情绪,以及金融市场上那些扫货的投机客们……”

实际上,他绝对不能算是个失败主义谋士。

但眼下的局面,也确实不允许他给出乐观的答复——

尽管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于14年前的1990年,但其初衷却并非为了应对粮食短缺而进行战略储备,只是因为连续的粮食大丰收导致部分地区严重供过于求,由国家出面解决粮食销售问题而已。

直到2000年,专项粮食储备才正式转变为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并于同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

至于明确其承担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任务,更是要等到2003年了。

距今不过一年时间,根本来不及攒下多少存货。

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要想和底蕴充沛的四大……至少三大粮商,以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对冲,还是明显力有未逮。

作为现代金融行业的产物,期货市场发展到21世纪时,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物交割的范畴。

有时甚至能反过来主导实物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靠单纯的放货来把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