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75章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075章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5)

对于常浩南的说法,张振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应。

不过从表情上看,明显还是带着点质疑的。

“怎么,不相信?”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问道。

其实他也知道。

不相信,才是正常的。

虽说这一世的美国在此消彼长之下,看上去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强大而不可战胜。

但无论如何,还是当得起一声强敌。

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上,普遍观点是,美国的世界领导权至少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才开始受到明显挑战。

谁能想到20年后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而听到常浩南的问题之后,张振华也是干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说的话,之前的atf计划(也就是yf22和yf23)开发难度更大,而且年代也更早,虽说f22现在还没有完成全部测试,但看上去,2005年服役这个时间表应该还是能够实现的。”

“而jsf项目本身的定位就是以多用途的对地打击为主,各方面,尤其是在隐身和机动性层面的要求也没有atf那么苛刻,甚至很多具体的子系统还能吃到后发红利,比如比如普惠的f135发动机,实际上就是直接用了f119的核心机,从任何角度来看,研发难度都应该更小才对吧?”

“就算英国人这边的升力风扇过于激进了一些,但要做结构预变形设计,肯定也要提前找出最优化的外形,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把技术回退到中间的某一个过程,这样垂直起降型号的进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f35b的时间表本来也比另外两个型号靠后…”

其实从道理上讲,这一番分析应该是没错的。

即便考虑到三型通用带来的额外麻烦,f35的总体开发难度也显著低于f22。

但有些事情,它不跟你讲道理。

比如f35的程序代码量过于庞大,开发的最关键时期又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以至于美国根本找不到独立承包商能完成这个型号庞大的代码库,无奈之下只好将大半代码由原计划的ada语言转为c语言,然后拆分外包给多家不同企业进行开发。

任何一个做过项目的人都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