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54章 划时代的产品(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1054章 划时代的产品(1/4)

实际上,一直以来困扰常浩南的,主要是国产飞机的谱系过于不完整了。

除去c909和运8以外,还能勉强作为空中平台的,就只剩下新舟60和c808

前者乍一看好像和e2c的平台差不多,但其实体积比e2c大了一圈,根本没办法上舰。

要是作为纯陆基平台…

本来就只有2000沾边的航程,再背个大天线,还没有正经客机那样可以改为油箱的超大行李舱…

那性能可实在是太抽象了  而后者和运8一样,本质上更适合作为一机通吃的中型平台,而不是高低搭配当中的低。

比如目前在研的反潜巡逻机和电子侦察/电子干扰机,从一开始就选上了c808。

然而就在刚刚,他发现自己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

因为最开始规划预警机平台的时候还是1998年,所以当时自然而然地只想到了这几个已经或者即将国产的型号。

后来常浩南虽然也和预警机项目产生过几次联系,但要么是想到了新的雷达技术,要么干脆就是测试软件或者算法。

总之都和飞机本身无关。

所以也就没系统性地重新考虑过这件事情。

但今天,常浩南趁着郭林引出的话题仔细一想,突然意识到情况相比5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除了体现在技术上以外,还体现在外部环境上——

过去,咱们是缺少核心技术,所以害怕被单方面断供。

但现在…

想想nh90直升机  想想883发动机。

再想想遄达900…

你重新说一遍,谁怕谁断供?

华夏在世界产业链当中的竞争力,早已经不再是,至少不只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低廉的供货成本。

而是实实在在地有了无法被替代的核心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自用型号暂且不论,至少外贸产品,完全可以把思路放得更开一些…

不说别的。

法国人难道不想要自己的预警机嘛?

海军因为要考虑舰载所以确实没办法,只能采购e2c。

但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