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此时的运9已经跟任何其它型号都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军用运输机这种东西,在总体设计上其实搞不出太多花样。
尤其是,现在上级单位和用户层面已经给定了非常清晰的技术指标要求。
不说别的,光是“货舱横截面积不小于伊尔76的85”加上“涡扇动力”这两条,就没给设计层面留出太多操作空间。
涡桨动力的运输机由于飞行速度较慢,所以还能够容许一些稀奇古怪的设计。
但对于巡航速度普遍在600k/h以上的喷气式运输机来说,其总体气动特征已经高度同质化了。
全金属半硬壳结构、带后掠角的悬臂式上单翼和t型尾翼、吊挂式发动机……
不过只是进行材料学研究的话,还是足够了。
光源控制团队的负责人韩志高首先表态:
“常总,上次会议结束之后,我们搭了一个简易的原理样机进行测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至少8项对激光加工存在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常浩南介绍新进展的时候,会议室里的气氛总体上还是平静的。
“再继续延长,到1皮秒,则会开始电子晶格热平衡过程,此时的热效应已经逐步开始显现,只是受影响的分子数量远低于直接转化为等离子状态的分子数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来,也是更重要的……
能完全听懂的人确实是不太多。
不过,接下来的部分,就没有这么和谐了……
80-90吨体量的飞机说起来不大,但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却还算是个空白。
肯定要集中力量搞攻关的。
而另外一边,常浩南此时还不知道丁高恒已经把运9的研发工作给安排下去了。
而如果没有这台激光器进行试验,那烧蚀阈值模型的完善速度也会大大减慢。
还是航空动力集团的那间会议室里。
“此时,由于自由电子所具有的温度远高于晶格所具有的温度,通过和热电子碰撞获取热量的方式晶格的温度逐渐上升,最终达到热平衡状态。达到热平衡状态所需要的具体碰撞时间主要由电子-声子碰撞驰豫时间决定,但对于绝大多数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