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59章 沙漠能变良田?(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859章 沙漠能变良田?(1/4)

第859章  沙漠……能变良田?

在李年恒的提问过后,整个会议室总算重新回到了最开始相对严肃的氛围当中。

吕进辉也紧接着切换到了另一份ppt。

“巴丹吉林沙漠的样本,同样被我们按照采样点的分布分成a、b、c三个组别,三组样本的特征取向一致,其中b组别,也就是沙漠南部贴近祁连山北麓和阿右旗的部分,特征最为明显,因此后面都以其为例进行说明……”

“相对来说,巴丹吉林b组的情况跟腾格里a组呈现出的方向不同,其化学性质、以及容重、持水性、饱和导水率、孔隙度等水力特性与一般的沙漠相似,但颗粒情况跟典型沙漠砂区别较大。”

他说着又放出了两张跟之前差不多的照片。

只不过这次对比的对象略微有些不同。

能够看出,左侧的b组砂砾样本在外形上有很大区别。

至少显得不是那么圆润了。

不过由于化学性质和孔隙度不合适,反而无法取代河砂的作用。

“通过跟之前步骤相同的有效应力测试,我们发现巴丹吉林b组在砂柱侧面有明显约束的情况下,法向接触压力和切向约束力要明显优于包括腾格里a组在内的其它样品,甚至优于部分河砂……”

“……”

一番介绍很快结束。

这一次,众人的反馈就显得冷淡许多了。

主要是……一时间确实想不出这种特性有什么意义。

毕竟沙子的用途本来就比较狭窄。

而在排除掉建筑材料这个最有可能拿出成果的方向之后,似乎就剩下一个半导体行业……

理论上,可以拿来提炼硅。

但半导体级的沙原料需要成分比较纯净,且疏松度好。

然而巴丹吉林b组的成分里却能检测出不少镁、猛、钙的成分,尤其是后两者,对于硅工业来说属于有害成分,而且砂质相对紧实、也不利于后续步骤处理。

总之,看上去有点鸡肋。

不过,李年恒仍然比较兴奋。

因为这样特征鲜明的地质条件——无论是否有意义,都很适合对sar信号进行校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