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第297章 官家的主意(2/3)

第297章 官家的主意(2/3)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纸币,主要用于交税,平时还是宁可多用铜钱,少用纸币。

    皇帝赵桓并没有强行推行纸币,对那些采用各种手段不接受纸币的人从不采取任何处罚措施,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法方法来推行。

    因为宋朝的税涉及方方面面,不仅是经商的人要交税,普通百姓同样也要交税,交税就只能用纸币,连铜钱都不收,于是只好用铜钱去金行兑换用来交税。

    而兑换的铜钱按照朝廷的要求,商业金行收上来的铜钱必须要交给银钞寺兑换等值的纸币,不允许把铜钱再拿去放贷或回送到流通领域,否则会遭到重罚,甚至吊销执照。

    而皇家金行兑换纸币之后,铜钱当然就直接交给银钞寺并做账务处理就可以了。

    这样朝廷就成了一只吞金兽,对于铜钱只进不出,市场上的铜钱包括金银当然就会越来越少,而百姓又必须使用某种媒介进行交易,没办法就只能选择新的纸币。

    由此一来,经过了一个月的磨合,很多百姓和商家已经开始学着使用纸币进行交易了,使用纸币做买卖和平时的交易在开封市面上越来越多,铜钱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了。

    与此同时,应天府、大名府、洛阳府以及各路的治所所在地衙门,泉州、秀洲等沿海大的都市所在地衙门都先后开始推行纸币,用纸币换之前的交子。

    另外用纸币发放地方官吏的俸禄和伙食银,并按照朝廷的要求,所有的纳税全部用纸币缴纳,不接受金银铜钱,以此强行推行纸币。

    这项工作在各地推行的效果不大一样,总的来说在沿海地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四个京师推行都相对比较顺利,百姓的反抗也大多是比较温柔的。

    但是偏远地区和一些落后地区推行起来难度就比较大了,不仅是商家,连官府的官吏和衙役都拒绝接受纸币。

    纳税的人也只交铜币,愿收不收。

    只有交子的兑换倒是比较顺利,百姓手里都有很多以前的交子,既然可以兑换新的纸币和铜钱,几乎无一例外的都选择兑换铜钱,不兑换纸币。

    有一些比较强硬的官府强力推行,由此引发了激烈冲突,一道道公文传到了京城。

    赵桓接到了各个途径上来的奏折以及朝廷密探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