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2/3)
题就是兵冗。
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要用在军费上,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在数量庞大又不能作战的厢军上。
如果这一块能砍掉,军费至少能节约三成。
只是这牵扯太大了,虽然之前的大宋皇帝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谁也没有决心、勇气和能力去彻底解决冗兵的问题。
岳飞绝对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之前有若干官员都曾上书要求解决冗兵,裁减厢军,但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皇帝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后顾之忧,毕竟数十万厢军全部解甲归田,如何安置?
皇帝当然能想到开荒,但军屯开荒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开垦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至少几年时间之内田地的收入不会有大的长进。
毕竟刚开的荒地跟地力肥厚的耕田是没法比的,所以刚开垦的荒地的粮食产量很低,很多百姓都愿意交租子耕种现成的耕地,而不愿意去垦荒。
几十万的厢军安置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出现大乱,造成朝廷的动荡。
之前的皇帝宁可花钱把这些兵养起来,也不愿意他们去震动整个朝野。
而现在赵桓面临的局面就不一样,北边金军大举入侵,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失,迁到了南方。使得长江以北黄河和两淮地区传统农业区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很多上好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没人耕种。
毕竟谁也不想冒着战乱被杀的生命危险去种地,产出的粮食绝对比不上脑袋值钱。
赵桓已经下旨对土地进行赎买,所以很多有耕地的百姓在南迁前都把耕地卖给了朝廷。朝廷收购这些田地开出的价是比较诱人的,都愿意出售。
当然,朝廷没钱给现金,给的都是盐钞,而盐钞在宋朝相当于有价证据,可以自由流通,拿去可以换票面标注的食盐用于出售牟利。
当交子崩溃之后,盐钞成了主要的纸质货币。
正由于赵桓手里有了北边大量收购的农田,所以这三十万厢军一旦解甲归田,也就有了安适的地方。
同时,厢军成建制的退伍,并组织起来从事农耕,就能使得北方战区的土地得到耕种了。
金军南下时,为了筹措军粮,会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