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隆万盛世> 936御麦(4/6)

936御麦(4/6)

职,比如世袭百户、千户和指挥,这些也都是到了年岁就可以掌权。

    从权利的角度上说,世袭军职似乎比世袭爵位还要好,因为有实权,而爵位没有实权,得看袭爵人和皇帝的远近亲疏,才由皇帝安排官职。

    小皇帝朱翊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大学》和《尚书》,按照安排,应该是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然后就是讲官各随进讲。

    这个,其实不是张居正、魏广德定下来的,而是参考了当初英宗皇帝的学习课程。

    魏广德修的是《尚书》,倒是和了给小皇帝讲课的要求。

    不过《尚书》这本书,是四书五经里最麻烦的一本书,所选之人甚少,字数虽少,却因为需要极强的记忆力,而让人望而却步。

    《尚书》所用词汇十分古老,行文习惯也与今天差异极大,基于此,一般人不会去读。

    《尚书》是汉代的叫法,以前就叫《书》,作为记言体史书,《尚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档案文献资料之一,最初有多少篇,不知道,相传是由孔子删削整理出来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绝《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流传学习。

    济南人伏生是秦博士,焚书令下,他把《尚书》藏在墙壁之中,后来的战乱中,伏生四处流亡。直到汉初,社会安定下来,他回去找书,已经损坏十多篇,只剩二十九篇了。

    把《尚书》背下来可不容易,离开文字,就算伏生这样的学者,也无法让全书复原,只好用剩下的二十九篇在山东教书。

    汉代通行文字是隶书,伏生之前藏起来的书是用秦篆或者古籀文字写的。

    因此,伏生教书时,得把古文字翻译成“今文”,汉代立五经博士,就是用今文《尚书》做教材。

    《尚书》的理解有多难?

    用国学大师梁启超的话说就是,看《尚书》若是不看注释就看不懂。

    《尚书盘庚》里有这么一句话:“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是不是有一种“每一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什么意思”的感觉?

    但看看注释就很容易明白,“迪”是语气助词,没有意义。

    “高后”是高祖、先祖的意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