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隆万盛世> 508二杨之争(2/6)

508二杨之争(2/6)

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党争和正常的官员致仕以及都察院言官的肆意弹劾。

    官员年老致仕很正常,党争引发官员落马也很正常,言官风闻奏事也很正常,只是当空缺出官职后,因为各种原因,往往在官位空缺后却不能找到合适官员去接替。

    不是没人,而是因为空出来的位置太多人去争取,结果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最后官位就一直空缺。

    明初时期,国家建立伊始,还处于建章立制的探索时期,历经战乱的士人多隐居不出,加之朱元璋对官员要求极高,愿意入仕读书人太少,所以开始执行有利于读书人的优免条例。

    而到了中后期,则基本和党争有关,一些重要职位的争斗往往会引发巨大的朝堂风波。

    缺官的消极影响也非常显而易见,它带来的办事效率过低,比如在需要解决一件事时却找不到相应的官员去办,这时对于这件事情的解决就会非常滞缓,也会引起怠政的出现。

    偶然的官缺,在一些岗位上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是正常的,但是明朝时的官缺却是长期的,这是非常不利于朝政发展的一种情况。

    可以说,从洪武朝到正德朝,大明的官员都是不断增长的,而在嘉靖朝初期,嘉靖皇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精简,但是到了嘉靖皇帝执政的中后期,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事务,官员群体很快就出现反弹。

    不过这些变化,嘉靖皇帝或许都已经看不到,毕竟在他眼里的朝廷,现在似乎只剩下六部的尚书和侍郎,以及其他的五寺二监二院一府的官员。

    “前两日,杨尚书才去了密云见杨选,没想到兵部就发生了那档子事儿。”

    京城,裕王府一间书房内,裕王坐在座位上,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

    “杨尚书应该也没想到,兴化那边局势会变成那样,看军报上说,俞大猷和戚继光可都已经赶到了兴化府城外。”

    殷士谵也是摇头叹气道。

    “人到了,兵还没到,自然也只能在一边干看着,却没有丝毫办法。”

    裕王苦笑摇头。

    最近这两年,他的日子过得是越发舒心起来了,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朝堂政务,可是到现在他要发现,这朝廷里,似乎一天到晚就没多少好消息,尽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