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家侄崇祯,打造大明日不落> 第684章 老谋深算,老成谋国(3/4)

第684章 老谋深算,老成谋国(3/4)

做法,完全行不通。

    张嫣思索片刻,“唯有一法,可解银荒,宝钞!”

    云逍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点头是因为对张嫣的赞赏。

    不愧是贤侄,她说的一点也没错,要解决银荒,只能改变银本位的货币政策。

    以大明如今的经济规模,再加上私铸严重,铜币行不通了,也只有纸钞。

    然而宝钞也同样没用。

    历史上的崇祯,不是没试过。

    朝廷想发行宝钞的打算一传出去,就引起了强烈反弹。

    甚至出现了“京商骚然,绸缎各铺,皆卷筐而去”的局面。

    商人一点都不傻,谁肯用真金白银,去换没用的废纸?

    更为搞笑的是,当时的大明,连印宝钞的纸张都解决不了。

    那是因为,印制宝钞的纸张,是一种特制的白皮纸,需要桦树皮做原料。

    不巧的是,这种桦树皮产自辽东……那里是建奴的地盘。

    朝廷只能通过晋商,偷偷从辽东‘进口’。

    爱国商人们算了算,给朝廷报了个价。

    一百万两银子!

    这个数字,直接把崇祯给吓傻了。

    行钞计划,就这样还没推行就破产了。

    经济危机没办法解决。

    加上民乱、建奴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内忧外患。

    而要平叛御敌、赈济灾民,又需要银子,多重因素凑到一块,大明亡了。

    因此大明亡国,还真怪不到大侄子头上。

    这种局面,哪怕是秦皇汉武,外加唐宗宋祖一起穿越大明,也没办法解决。

    刘太妃心中一动,问道:“云真人发行这银券,就是为了解决银荒?”

    云逍点头道:“正是。”

    朝廷的信誉破产,发行的纸钞没人信。

    也只能从大明商业银行开始,以后慢慢转交给朝廷。

    只可惜事情还是不怎么顺利,都是老朱惹的麻烦,过些日子到他坟上去骂上几句。

    张嫣先是恍然大悟,随即骇然,看云逍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服。

    云逍子筹建大明商业银行,发行银券,竟然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