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二章 听箫(2/4)
是必然会发生的。司马道子之前在自己面前也直言不讳的说了这一点,并且要自己提供协助云云。
正因如此,李徽对这方面的事情格外的关心。王愉赴任江州,杨佺期回梁州任刺史,这些事别人看来或许只是正常的上任和调任,但李徽却知道,那是暗流涌动的博弈,秣兵历马的磨刀赫赫。司马道子正在积极的为解决殷仲堪做准备。
桓玄的事是最近发生的,李徽尚未知晓,今日倒是从苻朗这里得到了一些消息。
这让李徽想到了真实历史的进程。这个桓玄可是一度夺取了大晋的政权,登上了宝座之人。自己现在被真真假假的历史进程搞得有些混乱,所以居然忘了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
难道说,桓玄真的要起事?那可是一件大事。
“主公,据说那桓玄之前曾和殷仲堪等人交往甚密,殷仲堪出兵之时,桓玄还加以协助。按理说,他们应该是一条船上的人,为何会反目成仇?那桓玄反投司马道子,掉头对付殷仲堪,这总让人觉得有些奇怪。我对大晋的事情了解不多,或许是我多心了。主公或者有所判断。”苻朗道。
李徽沉声道:“元达兄,你没有多心。大晋恐怕又要生乱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这个桓玄……不简单。”
李徽并不想多说,他对这一切尚有疑虑。毕竟,自己手里还攥着一个牛逼人物。真实历史之中,刘裕现在应该已经风生水起了。但是自己压制着他,他如今还只是徐州一名普通的将领而已。而且大概率他也不会再有‘气吞万里如虎’的丰功伟绩了。随意,对桓玄能做出什么事来还存疑。但可以肯定的是,桓玄投靠司马道子这件事定是有内情的,也绝不是简单的行为。
司马道子让桓玄替代王愉任江州刺史的举动,很明显是借助桓氏之力削弱殷仲堪,让他们内斗。但很可能他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江州是什么地方?让桓玄去江州募兵?这不是凭空又多了一个隐患么?也不知道司马道子是怎么想的。
“主公是说,桓玄并非真心归顺朝廷,他会生乱?”苻朗沉声道。
李徽笑道:“我什么也没说,让你的朋友多多跟你通些讯息便是。朝廷和西北的事,我们管不着,也管不了。”
苻朗点头道:“说的也是。但若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