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九章 兴师(3/4)
提高效率的民用,都用其各自的用处,都对徐州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正因为如此,行稳致远的策略之下,徐州并不具备四处出击,处处树敌的实力。所以李徽才会同周边进行各种交易和妥协,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利于自身的发展。有了极好的机会,李徽才会出手扩充实力,抢夺城池地盘。尽量避免正面作战的行动,以免暴露实力或造成损失。
这其实是得到所有人脑子清楚的人认可的稳健策略,而非激进策略。这也是荀康等人认可的高筑墙广积粮的发展策略。
眼下,李徽要兵发京城,这明显不符合大政方针。遭到荀康等人的反对也不足为奇。
但是,李徽铁了心了。面对荀康等人之言,李徽对他们推心置腹的说了心里话。
“诸位,你们的话,我认为没错。若出兵京城,确实会同司马道子交恶,似乎也不是明智之举。但是,有些事不得不为。倘若人人都能从利益出发,都能从得失方面去考虑,那是不妥的。比如我徐州接受难民,若以利益而论,我们只接受青壮便可,那些老弱百姓我们便可以拒之门外么?他们不能带来好处,只会令我们负担加重,各地还专门设立老人院供养他们。为何?不正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是要救百姓于水火,给他们过上好日子。对我们而言,也得了民心民意,得了声誉么?处处以利益来计算,我们做这一切的意义何在?”
众人沉吟思索。李徽继续道:“于天下而言,我徐州需要做的也是承担道义,不能只顾自己。为了徐州的发展和安全,我们若对发生在京城的一切视而不见的话,我等道义何在?还怎么能够谈论天下大事?更何况谢氏乃天大大族,于我有恩。谢太傅生前,于我有提携之恩。谢大将军同我有兄弟之义。我等今日如此,一切以得失所计,岂不成了寡恩薄义之徒?”
见荀康等人面色有些尴尬,李徽继续道:“我并非否定你们的建议,你们的建议是中肯的,是为了我徐州着想的,是理性的建议。倘若不论其他,自当为最佳策略。但我们是人,终究要讲情义,讲恩义,讲道义。若全然不顾这些的话,就算我徐州将来实力雄厚,又当如何?当今天下,不缺豪强霸主,缺的恰恰是温度和道义之人。诸位,我徐州不光要强大起来,更要为天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