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科幻小说> 清末的法师> 第216章 光绪三十三年(3/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 阅读主题
  • 正文字体雅黑宋体楷体启体思源苹方
  • 字体大小A-20A+
  • 页面宽度

    -

    100%

    +

第216章 光绪三十三年(3/8)

薪去美国做的那些事,也没见他图什么利益。卑职觉得,这件事还有内幕!”

“那是怎么回事?”

“卑职觉得,会不会是这样?日本人先将界桩挪动,然后赵传薪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大概就是军事参议的能力,很快分析到点子上。

闻言,徐世昌眼睛一亮:“这就说得通了!好个日本人,狼子野心!赵传薪这次干的漂亮!”

“督抚,那我们?”

“去跟日方联络。先说明,这件事与朝廷无关。然后申明,可以将界桩挪回原位,但不可侵占朝廷土地一丝一毫!”

“督抚英明,卑职这就去通电日方!”

……

与此同时,

北洋大学堂。

时任北洋大学堂校长的梁敦彦,正与《大公报》的主笔英华面谈。

“敛之,袁总督创办实业,挤占了部分教育款项。虽新式企业能促进教育发展,可远水不解近渴。如今我欲扩建学堂图书馆,经费实是有限,还需伱帮忙发报向社会求援。”

清廷的教育体系略微混乱,加上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许多办新学学校的教育人士,在经费上都是捉襟见肘。

哪怕是最早的新式学堂北洋大学堂,以及国内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都是如此。

英华想了想说:“崧生先生兴办教育的气魄,令在下折服不已。发报是小事,不过时下新式学堂与学生数量增加,教育经费需求总数激增,社会上的援手,怕是远远不够。”

叹口气,梁敦彦无奈道:“如今朝廷变法维新,到处用银子,如之奈何?”

英华忽然道:“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崧生先生何不向他求援?”

“谁?”

“赵传薪。

他开了鹿岗镇慈善会,我没记错的话,其中就有助学捐款一项。旁人都是几十到几百大钱,至多不过几十两银子。而崧生先生若肯向赵传薪求助,呵呵,只要他答应,崧生先生想必会大吃一惊!”

“我在美国游历,也曾听闻其大名,只是其人手段过激了些。可他为何会让我大吃一惊?”

“因为他出手,通常是手笔惊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