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怒海覆清1852> 第七九四章 重建菏泽(3/5)

第七九四章 重建菏泽(3/5)

不是来捣浆糊的。

    “菏泽?”这个名字董良可是非常熟悉。

    哪怕到现在,山东的西南依然是北方湖泊最多的地方。

    再看地图,整个曹州绝对是山东地势最低的地方。

    见到董良没有说话,李鸿章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出这个头究竟对还是不对。

    “嗯,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刚才我没有说清楚,我们采用定点泄洪的办法,肯定是要将当地的百姓提前撤离的。这样没有人因为洪水丧生,那么这灾害就算不了什么,在我华族这里,华族百姓的人命才是最值钱的。”

    “好,元首能够爱民如子,真乃是天下百姓之幸。”骆秉章抓住时机拍马屁道。

    他是广东人,只能算是湘军一系的边缘人物。而且骆秉章这个人吧,除了稳重还真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

    董良将他叫来主要还是看在他带头投降的份儿上。

    “元首,少荃所说的没错,上古以来虽然沧海桑田,但是地势的变化并不大。而且这个菏泽的位置就在考城的东边,正好是黄河拐弯南下,也是其时长决堤之处。”

    没想到这个位置因为史书的一句记载就定了下来。

    实在是现在时间太紧迫了,要不然董良肯定还是要继续论证一下的。

    “接下来就是要确定哪些人撤离的问题。迁移这些人究竟需要多少钱粮。”

    董良刚刚说完,李鸿章就问道:“元首,这些人是否也是要迁移到海外去?”

    李鸿章也跟某些满清官员一样,也在通过报纸偷偷地关注着华族的动态。

    董良摇头:“这次的时间比较紧,人员数量太多,并不会全部迁移到海外,我准备将大部分人转移到辽东去,诸位不要忘了,关外可是有大把肥沃的土地。”

    这东北平原在后世可是华夏的三大粮仓之一啊。

    只是满清出于自己的私心,一直禁止汉人百姓自由迁移过去。

    几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赞许与佩服。

    这个年轻的元首做事情还真是一环套着一环啊。

    其实董良没说,众人也能够想到将泄洪区的山东百姓迁移到关外去还能够巩固华族在那里的统治,绝对是一石二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