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怒海覆清1852> 第六五〇章 董良的三板斧(2/5)

第六五〇章 董良的三板斧(2/5)

度比之满清时期要完善许多。而且采用了进出口浮动税制。这样能够通过税收来调节进出口商品的数量。

    比如,对洋人从华族进口的茶叶、丝绸等商品,他们没有替代的进口来源。

    华族便课以重税。这些东西贵一点,便宜一点,这些洋人都会消费。

    能够消费得起的人便不会在意这一点价钱。

    满清到了后期才意识到关税的重要性,但是那个时候满清的关税早就已经掌控到洋人的手中。

    但是华族不需要赫德,他们自己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关税体系。

    这并不是什么太复杂的事情,董良不是很懂,但是华族内部有很多能人,他们凑在一起,再参照洋人现有的关税制度,很容易就将华族海关给搞了出来。

    现在的华族海关还属于户部。不过海关有自己的缉私警察,就跟邮驿局底下的巡警队一般。

    华族的警察队伍不是单一制的。

    一开始的时候,华族以地方守备队充当治安警察的角色。

    后来控制两广之后,地盘变大,董良将这些负责治安的守备队单列出来,在各地成立警察厅。

    各地的审判工作原本由裁判所负责,为了工作方便,董良又同意法部在各个裁判所设立司法警察。

    还有各地的监狱和改造农场,那里的守卫同样改为司法警察,由法部统一管理。

    刑事案件由各地的警察厅负责侦查,起诉由警察厅聘请独立检察官,审判则由裁判所负责。

    而各地的警察厅由警部负责。

    法部与警部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分工制衡。

    再继续说税收的问题。关税拿下华族税收中的第二把交椅。

    第三大的才轮到商税。

    按道理,商税的规模应该不小,毕竟华族占领的都是南方商业发达的地区。

    但是华族实行的是鼓励工商的政策。因此当前商税的税额并不高。

    而且华族废除了满清的各地设立的厘卡。商业活动更加的通畅,商人经商的成本大大降低。

    董良的目的是让商业活动先繁荣起来,这样能够增加需求,促进地方上工业化的进展。

    反过来,工业化发展了之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