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怒海覆清1852> 第三一六章 后方(三)(2/4)

第三一六章 后方(三)(2/4)

人,最少也能够赚一顿饭钱。

    这一期头版的标题是《特战队奇袭分水关,护卫军关门打清狗》。

    杨瑛瑛读着读着,不禁皱了皱眉头,这篇报道太过公式化,没有将奇袭的过程描述出来。

    读报的人不仅仅是读消息,如果报道更有故事性,无疑更容易吸引读者。她提笔在报道上做了标注,将要修改的要求写清楚。作为学部的副总长,杨瑛瑛分管华族内部的宣传工作,同时她还是复兴会的宣传理事。

    最近的日报,头版肯定是前线的战事,当然都是护卫军大胜的消息。

    这样的宣传不仅仅能够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还能够鼓舞大家去支持战争。

    她在第二版的角落看到一篇占地不大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凤山县的一个梁姓富商向官府捐献了一百担粮食支持前线的作战。

    梁家原本是泉州人士,被满清官府强制迁移到东番岛,已经有三代人,惊闻护卫军收复泉州,心中激动不已,奈何自己老迈,只能捐出家中存粮,略尽绵薄之力,希望大军早日定鼎中原。

    同时这个梁家家主还将自己的长孙送到军中,积极响应华族征兵的号召。

    这样的正面典型给的版面太小了,甚至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主编进行了缩减。

    “移到头版末尾。”杨瑛瑛标注道。

    她时常听董良讲述一些宣传的要点。宣传是官府手中的工具,用的好了,胜过千军万马。

    宣传工作要突出目的性、时效性。这个时候华族的重心是对南方几省的战争,而华族能够将这场战争进行到什么程度,就看华族后方的支持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那么当前宣传工作的目标就应该服务于战争。报道大胜的消息,让百姓有信心,报道一些正面的事情,让大家可以有样学样地去做。

    虽然分了土地,但是此时华族的普通百姓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余钱、余粮,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劳动。

    只有那些没有恶迹,家中多余的土地被华族赎买了的士绅手中有钱、有粮,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都转变成商人了,他们在华族的号召下投资工厂或者是商贸,一些人尝到了甜头,从一开始对华族的憎恨转变为感激。

    这样的人不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