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船洋(3/4)
快速扩张的时候了。
董良要加紧为即将到来的大时代做好准备了。
无论是占领琉球,还是在东南沿海为护卫军造势,都是在做一个铺垫,为即将到来的大时代做好铺垫。
董良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岛上的铸币工坊。
这里有一套冲压式铸币机。
这套设备也是从鹿儿岛的集成馆搬过来的。
看样子岛津齐彬也注意到铸造货币是个赚钱的行当。
这套设备倒是全新的一套设备。
董良准备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
原本的琉球岛上通行的货币是大清的铜钱。白银在这里很少使用,因为岛上实在是太穷了。
只有在那霸,那些商人才会使用银两结算。
不过结算的方式非常繁杂,有散碎银子,也有洋人的银元。
满清内部也流通这大量的银元,其中以墨西哥鹰洋数量最多,到了满清的后期,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洋人银元已经有数十亿枚之多。
这些银元可不是足银的,但是他们在大清都是当做足银使用,每年光是这一项就不知道要被洋人赚取多少利润。
上次搜刮了同安县的几个大世家大族,董良的手中现在有几百万两现银,他准备全部铸造成银元使用。
“元首,这是新币的样品。”
工匠取来了一打银币,这银币是按照清制的一两重,约合373克。
这样更加方便在沿海地区使用。
正面是简单的两个字“一两”。
背面是一艘大帆船的图案,以“怒海号”为蓝本刻画的。
采用直齿边。银元的成分是银八九,铜一一,基本与袁大头相同,这样的比重,放在嘴上吹的时候能够发出轻微的蜂鸣声。
因为其背面的图案,后来有很多人将其称为“船洋”。
董良没有将华族的标志给刻印上去,也是为了让其更容易在满清内部流通。
他马上要成立一家华族银行。总部设在西表岛。
第一个分行也是主要的业务点在冲绳岛。
董良将以那里为银元的发行兑换机构。
接下来华族银行还将会在鹿儿岛和福州的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