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7章 无能狂怒(2/3)

第7章 无能狂怒(2/3)

个条件,军队规模太小则很难实现全面占领,并且过于分散的部队会被游牧民分而歼之。

    但是军队规模太大补给又很难维系,想要维持大军补给就需要调动更多的人力物力,两项成本会因此螺旋上升。

    修筑铁路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印度次大陆上还没有铁路,而且钢铁生产效率过低,先进的机械设备更是要从本土运来。

    同时整个铁路的长度将会达到惊人的3000公里,这期间要穿过大量复杂的地形,尤其是山地和沙漠,这些都是英国铁路公司的盲区。

    整个铁路的造价预计在六千万英镑以上,而且由于经济价值的不确定性,不会有人为其买单,前期需要政府单方面预付建设资金。

    在修建期间还要考虑到各种自然灾害和可能发生的起义和战争,这么算下来这条铁路就是个无底洞。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时代英国的人才真不少,亨利·哈丁爵士坚持要修建印度铁路,罗伯特·皮尔居然顶着国内巨大的压力同意了。

    两者的理由不同,前者是从军事角度考虑,虽然不能直接修建到阿富汗的铁路,但是却可以先修印度次大陆上的铁路,等到英国有实力时再解决阿富汗问题。

    后者考虑的则是经济和政治,铁路就像国家的血脉一样,想要把印度次大陆牢牢控制在手里铁路不可或缺。

    不过仅仅是有态度还不够,帕麦斯顿利用自己的关系找到了一些印度的商人和王公,这些人各自出于不同的目的愿意出资修建印度铁路。

    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自己修建的是吊死自己的绞刑架。

    在得到了资金的注入之后印度铁路正式立项,不过弗兰茨却并不担心,因为他知道当第印度一条铁路通车时已经是1858年了。

    至于这十二年间,英国人和印度人究竟干了些什么,弗兰茨不用想也知道。

    或许此时的人们怀着一腔热血,然而他们却无法保证后来者也是如此,当诱惑足够大时通常意义上的道德、信仰,甚至法律都很难再束缚住人的思想和行为。

    爱尔兰岛。

    此时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大的饥荒,但绿宝石岛依旧郁郁葱葱,甚至出口的粮食屡创新高。

    码头上一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