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第三百六十六章 脚踩两只船的胡惟庸!(1/6)

第三百六十六章 脚踩两只船的胡惟庸!(1/6)

    朱瀚在穿越之前,对大明有着一定的了解,虽然无法和专业研究明史的人相提并论,但他也算是一个明史爱好者,对朱标还算是有一定了解的,朱标外柔内刚,但却对文官有着自己的偏爱,马秀英去世后,没有人能管得住朱元章,当朱元章要大开杀戮的时候,朱标站在了朱元章的对立面,说是为了保护大臣,其实就是意见相左,然而在百年之后,大明的内斗证明了朱元章曾经的决定是正确的,手段虽然残暴,但却是朱元章为了照顾子孙不得不如此。

    朱元章功大于过,那站在朱元章对立面的朱标,就是过大过功。

    这一世有了朱瀚的加入,很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包括人的认知也大有不同,朱标也在和朱瀚的交往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自己固执的想法,再经过了空印桉和粮税桉这两起大桉,朱标的想法已经和以前出现了不同,他对文官也不再是理想化的信任,更多的是从当权者的角度出发,他对其他人提出来的话,大多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不再轻易的相信别人。

    更重要的是,朱标学会了思考,是属于上位者的思考方式,就拿朱瀚和他说的即将进行的科举来说,朱标能想到重策略就是很大的进步。

    在此之前,朱元章在制定科举的时候,也定下了重策略、轻经文的前提要素,朱标认为应该经文、策略并重,可听朱标现在的意思,似乎策略比朱元章在时定的调子还要高。

    这就有意思了。

    朱瀚没有说自己的考虑,而是询问朱标:“你打算怎么办?”

    “我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各地有各地的环境和条件,在选拔官吏时,应该考虑当地因素。”

    朱标把他的思路很清晰的说出来,对朱瀚道:“叔,除了大明现有的科举制度,我认为在各个行省,也应该由布政使司在各个年度进行官吏的选拔,填充到乡村、县中,叔您把权力进行分散,所需的公职人员便会增多,我们要进行选拔,限定基层官吏人数的同时,给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

    我靠!

    这不就是后世的考公吗?

    朱标是怎么想出来的?

    在这一刹那,朱瀚都有些怀疑,朱标也是穿越者。

    盯着朱标上下打量,朱瀚很是好奇的询问道:“这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