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崇平帝:文治武功,威震四夷,一代圣皇气象!(4/8)
色淡漠,心头叹了一口气。
这几乎是卫国公的拿手好戏,自平乱河南、搜刮卫郑二藩开始,每一次大战都要搜刮豪强、藩王之财,以填补军需。
然而,军需虽有消耗,但因得贴补,反而还有得赚。
所以,天子才如此信用卫国公。
只是这种抢掠民财,竭泽而渔,又能有几次?
齐昆道:“故而西北之战才得以从容开启,但西北之战,一败一胜,确实耗费了不少银粮。”
在崇平十六年开春的女真之战,因为皇太极的“暴毙”戛然而止,战事基本速战速决,并没有拖延太久,再加上贾珩抄没了晋商家财,甚至一场仗打下来,还有得小小的赚头儿。
故而当初国库殷实,才有底气让南安郡王紧接着打了一场仗。
当时的汉廷群臣基本上是志得意满的。
但南安郡王先败的那一场,差点儿让大汉的中兴势头打断,在财政上差不多掏空了国库。
以至于贾珩出兵之时,内务府在晋阳长公主的支援下,几乎将近二年的抄家、海贸、盐税利银五成都贴补了进去,加上贾珩速战速决,这才兜住了这个大窟窿。
所以说,这几场战事,军需饷银都不是凭空出来的,每一笔战争军费都是有具体来源。
这几场大战,基本将贾珩将前些年抄没而来的晋商财货,盐商补缴税银这些浮财,归给户部国库的部分用的一空。
内务府属于皇室的小金库,虽然也支出了一部分,但财政状况还好,当然也不能再行贴补户部。
而这次海战,主动调动的水师,再加上胜的利落,算上缴获,其实耗费没有多大,用的南方地方财政贴补,也就南京户部、浙江藩司整个统筹。
可以说,如今的崇平十六年的三大征,的确消耗了不少国帑,但除了南安葬送数万京营精锐,远远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主要是贾珩是打仗之余,仍不忘搞钱。
哪怕是打下西北和台湾,本质上这场战事还是有的赚的,只是时间周期较长。
齐昆拱手道:“虽然国库盈余不多,但海贸关税,以及盐法改制以后都为源源不断的税源,可以预见明年新法大行,国库更为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