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4章 1942(2/3)
一部叫1942的小说闯入了他的眼帘,这是国内某着名作家的作品。
巴图一眼看进去就没有再抬头,严格的说,1942是一部无情节、无人物、无故事的调查体小说,是对历史进行的一次自我的还原和建构。
在这次还原中,让人们看到“真实”的历史和人们接触到的历史说教差别很大。巨大的差别促使他质疑历史、解构历史。小说采用戏谑的方式讲述故事,语言有些冷幽默。
且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我”和姥娘、花爪舅舅、范克俭舅舅、韩老的对话,“我”将故乡惨不忍睹的过往“还原”,具有一种“选择性遗忘”与“记忆重塑”的特征。
让巴图震撼的并不是作家的文笔和叙事风格,而是关于这次历史的真相的揭露。
令人震惊的是当事人和他们的后代大多都遗忘了……
他认为比灾难本身更可怕的是遗忘。河南大饥荒的诱因并不只是自然灾害,他手中的资料显示。
关于这件事儿,。1942的后代、史料、政治家以及作家本人对灾难都有不同的看法,为把这些声音纳入到一部作品之中,作家采用了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写出了这部纪实小说。
巴图和作家的感触是一样的,他也认为,遗忘比灾难更加可怕!于是,他决定拍这部片子。
这种片子的演员很重要的,如今的演艺圈已经流量为王了,矫揉造作的小明星们已经开始毫无底线。
而那些功底深厚的老艺术家们则无片可拍。
巴图可不认为那些小鲜肉小仙女们能够驾驭这样的电影,于是,他把演员的挑选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事情里。
至于和作家的沟通,这事儿比较好办,哪一个作家写书,也是为了传播,有人肯拍电影,自然不会拒绝。
当然,这个肯定要看价格,毕竟商品社会了,他们也应该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电话是巴图亲自打的,在挑选演员之前,先要把剧本搞定,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虽然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巴图却并不敢有一点儿的轻慢,这样的作家也不能轻慢。
找出版社要到了作家的电话,联系的时候,巴图也没有直接了当的说什么事儿?而是说久仰大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