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顽贼> 第五百四十五章 加盖(1/6)

第五百四十五章 加盖(1/6)

    杨鼎瑞基本上是战前元帅府最有见识的文官了。

    他过去的官职在延安府算高的,又是进士出身,在京师见过四面八方的人。

    所以他很清楚,为啥很多英雄豪杰都是割据势力,难以一统天下——别人听不懂你说话。

    天下是书同文、车同轨,但没有语同音,尽管有所谓的‘官话’,但因历史发展,官话也分出了好几支。

    最初的官话,是中原雅言;衣冠南渡以后,是金陵音;南北朝,南朝官话又成了江东吴语音;隋唐一统,又回到了洛阳音;到元代,官方国语成了蒙古语,官话除了金陵、洛阳这南北两支之外,又多了元大都的北平音。

    到明代,在南京制定了洪武正韵,但洪武正韵不是南京音,恰恰是为了纠正南京音,因为朱元璋最厌恶江左吴音,他觉得南迁到江南的南朝不是正统,再加上身边一票苏北、皖北、鲁南出身的军事贵族,朝堂上当然以他们的言语为准。

    所以到了明中期,正统年间的宁王朱权就给《雅韵》做了个序,指出大明的所尊的标准音中州韵的区域,北不过彭城、南不过定远、东不过江浦,西不过睢阳,出了这个地界全是土话。

    这里面南不过定远,是凤阳府的定远。

    就好比‘俺’和‘恁’,一个表示我,一个表示你,经常出现在朱元璋、朱棣等人的圣旨上,但这并不是他们发下口语方言化的圣旨,恰恰相反,而是因为这就是当时的雅言正音。

    陕西,尤其是他们如今所在的陕西西部,跟东边属于南辕北辙。

    路途遥远,不同的语言方式天然就会带给人提防的心态,而文字是一样的,因此杨鼎瑞看见刘承宗编出的连环画,当时就眼前一亮,内心笃定这是传播元帅府影响力的好工具。

    元帅府在西北闹得风风火火,说不定江淮一带的百姓都不知道他是谁。

    即使知道,也只知道这是个无恶不作的叛军头目,这种情形对元帅府肯定不利,连环画、话本这些东西,恰恰能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东南有天下最好的造纸、印刷和出版业,这又是一个人们对军事武力怀有崇尚与幻想的时代,刘向禹和杨鼎瑞稍稍开动脑筋,就很容易想到这意味着什么。

    自嘉靖朝以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