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以马换人(2/6)
堡垒无非看着高兴,每天在石头堡子里睡醒,能给自己提供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全感。
实际上住在石头堡子里,和住在纸糊的房子里没什么区别。
不争一城一地,则可运动消灭官军主力;只盯着一座堡子,那就是给自己寻了一块堆满石头的坟地。
而是因为那在杏子河流域,水流充足水利良好,能种地。
他们表面上取了朝廷的延安府,实际上能利用的土地还不到半个县。
地盘都是假的。
只有旱灾是真的。
趁杨鼎瑞与刘向禹没说话时,刘承宗抢先道:“入卫不会顺利,否则我还真想让杨彦昌带兵入卫,看看东虏。”
刘承宗用‘看看’这个词,让杨鼎瑞和刘向禹面面相觑,刘向禹问道:“东虏有什么好看的?不会顺利,又怎么说?”
刘承宗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另一份记忆里的大明,就算没他做出这点微不足道的贡献,也会在崇祯十七年完蛋。
东虏不一样,东虏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他摇摇头,直接略过父亲前一个问题,伸手在石桌上画着圈道:“我能动的粮食,应该不比各地入卫部队能动的少,我是真想过让杨彦昌带兵入卫,可算来算去,我的队伍不论如何都会断粮。”
他用手指蘸着茶水,在石桌上画出长城沿线的道路方向,点下一座座边堡,道:“陕西官军入卫,走边墙最近最快,从延绥镇出发是三千里,固原宁夏四千多,临洮甘肃六千里,近得走一个月、慢得走两个月还到不了。”
刘承宗越说脸上越严肃,他是真为朝廷心塞,抬起一根手指道:“三边五镇,哪怕一镇出兵五千,那也是两万多人,边墙的军堡如能供应六百人一个月顿顿饱食的兵粮,我跟兄长还用回家?”
这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
军堡供不起六百人一个月吃饱,自然也供不起两万人吃一天,换句话说这些入卫军队,会在两个月时间里依次吃光长城沿线所有军堡的存粮。
前面有的吃,后面没得吃,况且在有的吃和没得吃之前,还有人家让不让他们吃的问题。
这场勤王之战会打成什么样,刘承宗不知道,他相信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