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顽贼> 第四十七章 酒铺(2/3)

第四十七章 酒铺(2/3)

小辈亲戚,这些人都不要再问邻居,全部问过都不要,才能轮到外人买。

    对刘承宗这种睡惯荒郊野地与营房的人来说,睡好地方自然舒服,睡觉的地方不好也无所谓,反正不会比烧热的沙坑还坏,便边跟着笑道:“通铺好,通铺暖和……你给那门子多少银子?”

    承运道:“一钱碎银,就是颗小豆子,出门时大哥给了我不少成色不好的银子。”

    刘承宗知道那些银子,都是从白鹰子那夺来的,不过即使那些钱来路容易,还是让他沉吟道:“不少,现在府城银钱换价是多少?”

    钱是重量单位,重三点七五克,十厘一分、十分一钱、十钱一两、十六两一斤。

    民间通常流通的货币是铜钱,一两白银在官方兑换价始终为一比一千,但在实际兑换中很难换到那么多文铜钱,民间兑换普遍是一两银子换六七百文铜钱。

    金银兑换则在一比八左右。

    承运乐呵呵地拍了拍腰间,笑道:“今日银一两兑通宝九百九十二文,给门子那一钱碎银,足够他在街市上买三斤卤羊蹄吃个痛快。”

    说这话时,承运颇有得意之色,挑起眉毛:“都是这些年学的,若平常给上三分银就够让门子跑腿通报,买田是关系宗族生计的大事,多给七分是为不让他坏事。”

    “但不能给多了,否则叫人生出贪心,反倒不美,叫他吃顿好的也就够了。”

    西北银价高,税吏不收铜钱只要白银,农家不产白银,故而只要是从西北往东南跑的商贾,都有兑换白银的副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世道变乱,商路难走,按道理银价本该稍稍回落,可稍有财产的富户又有了避险的需求,价值高、重量轻、易携带的白银黄金又成了别人不愿脱手的宝贝,价格反倒比从前堆得还高。

    一钱白银价值并不夸张,但仍然不少,大明占最大组成部分的寻常人家,通常三口之家年收入不过八两到四十两之间。

    这就好像家庭年收入四万的人办事交一百入门费,不便宜。

    不过在这个时代,受限于陕北商品流通较少,金钱在人们心里的价值也远不如后世那么重要。

    刘承宗的眼里就没有钱,他既没夸奖承运会办事,也没斥责承运大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