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圆六)大明皇家军事学院(1/6)
张万邦的胆量无疑堪称豪勇,但豪勇从来不是鲁莽,张万邦敢于如此决断是有其根据的,是其认真分析之后所形成的力量对比作为支撑的。
如果仅从兵力而言,朝鲜军有三万出头,他所部能出城作战的兵力仅仅三千四百, 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九比一。
传统兵法认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 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
按照这个观点,张万邦现在最好赶紧撒丫子开溜,哪怕胆子肥点,了不起也就据城坚守罢了,能保住吃饭的家伙就算成功,怎么敢出城作战呢,那不是找死吗?
但是,张万邦的军事思想主要是受高务实的影响,例如他对“力量”的认知就几乎完全出自高务实的火力密度理论,即“力量”强弱决定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武器数量一定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弹药的数量的多少。
放在眼下要面临的作战来看,那就是一道数学题了:三千四百明军的火力密度与三万朝鲜军的火力密度相比,究竟哪方更具优势?
当然,这道题要考虑到战斗是分不同阶段的, 因此题目也会分成不同阶段,例如在远距战斗、中距战斗、近身战斗等不同阶段, 双方火力密度显然也有区别。
同时还有相关一些因素会影响火力密度,比如说双方军队的承伤耐力——即指多少伤亡会导致军心动荡、士气崩溃等。
按照张万邦对朝鲜军的了解,他们虽然接收了明军许多淘汰的火器,但权栗认为明军支援的老式火枪效果不佳(这个是相对于日军铁炮而言),因此只要了一些三眼铳,其他各种各样的火枪则都没有选用。
他们主要加强的是火炮方面,例如“胜字号炮”那种二十多年前就被高务实看不上的玩意儿,大抵都是佛郎机炮、虎蹲炮之类轻型火炮。
在张万邦看来,对方的火炮虽然得到加强,也不过是比倭寇那种几乎没有火炮的军队强点,相比装备清一色京华火炮的他麾下所部差得远了。
火枪就更别提了,三眼铳连日本铁炮都不如,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