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审视(上)(3/8)
多年,又深刻的插手政治,玩弄过无数阴谋之后,他意识到原历史上李如松的死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如松在朝鲜战争的第一阶段表现可谓光彩夺目,其仅以四万兵马入朝而连战连捷,先后攻克平壤、收复开城,并迫使陷入困境的日军撤出了汉城。在短短不到百余日内,便光复了朝鲜三都。也彻底让当时的日本领教了大明的真正实力,破灭了丰臣秀吉一举攻入大明的幻想。
之后因为中日双方军倾向于通过议和结束战争,李如松凯旋班师,加封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至此,战争告一段落。
但是事情其实还没有完。几年之后,议和破裂。万历二十五年,日军再度卷土重来、渡海进犯,如同上一回的翻版一样,日军兵锋再度直指王京汉城,朝鲜又一次告急。
这一次,大明反应迅速,再次应邀派兵支援,并任命麻贵为主将,坐镇汉城。在南原、全州纷纷陷落,日军紧逼汉城外围的不利局势下,发动了稷山之战,稳住了局势。
而后,越来越多的明军援军开赴朝鲜,日军便由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守,回守沿海构筑的坚固倭城,直到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于11月陆续渡海撤军回国,战争彻底宣告结束。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第二阶段的援朝战争,也就是麻贵挂帅的这一次,既然上一次李如松表现优异,那么这一回为何不让李如松再次挂帅出征,而千里迢迢把麻贵调过来?
麻贵当然也是当世名将,可此时此刻的李如松又在干什么,他为什么没去呢?
事实是,李如松是在万历二十五年冬补了辽东总兵的缺位,回到了其父李成梁坐镇多年、根深蒂固的辽东。
高务实不得不仔细审视这个时间点,此时刚好是第二阶段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有一段时间了。具体来说,是在稷山之战后,此时明军已基本稳住了战线,迫使日军收缩防线、转为战略防御。而明军则在援军陆续抵达后开始转为战略进攻。
既然前线已经稳定,自然也不用再派李如松去救急了。然而就在不久之后的来年四月,根据明史记载,在迎战蒙古寇犯辽东之时,李如松率轻骑远出捣巢,中伏力战而死。
卧槽!如此一个当世名将,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在这种小场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