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诡三国> 第2880章自愿,利益的转变(1/7)

第2880章自愿,利益的转变(1/7)

    玉门关。

    斐潜站在方盘城的城墙之上。

    在后世的记忆之中,玉门关是残破的。

    因为玉门关的历史,就是华夏中原人越发的龟缩的历史。放弃了的关隘,当然就丝毫没有了修葺的价值。从汉,到唐,再到宋,玉门关一路向东迁移,今天退后两百里,明天再退后两百里,然后最终直接消失了,根本无所谓关不关。

    唯独只有汉初的玉门关,是向西拓展的。

    西汉玉门关,从最开始的陇西,一直往西延伸。

    在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凿空西域,攻略西域的初期,统治范围在一步一步的扩张,大汉王朝最西边的治所也随之西移,玉门关自然不例外。

    汉武帝为了拓土御敌,徙关拓边的举措无疑是当时来说唯一的办法,就像是后世某些国家偷偷摸摸的挪动边境石碑什么的,其实早在汉武帝的时候,汉人就已经在这么玩了。

    不过遗憾的是,朝代更迭,其后的朝代似乎都没有汉朝时期的辽阔胸怀,所以最西边的治所也不再是西出,而是成为东移。

    东汉到唐代,玉门关的关址又从敦煌西北迁到了敦煌以东的瓜州晋昌县境内。

    唐玄奘出关之时,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道,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说的就是已经退缩了的瓜州玉门关。

    等到了在五代宋初的时候,玉门关回到了最初的,也就是最早的石关峡之处。

    然后再往后,就连玉门关都没了,剩下的唯有嘉峪关。

    有时候斐潜会略有些感慨,历史的真相或许未必就像是后世在课本当中,或是影视剧当中看到的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到历史上的一些观念,一些变化,很容易产生偏颇甚至有失公允。因为现代文明和现代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和古人所不一样的,所以若是不能抛开现代的一些认知,不去考虑古人的立场,那么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就像是和亲。

    斐潜本人,其实也算是和亲政策当中的一份子。

    如果将和亲政策宏观的去看,尤其是站在历史本身的角度去看,其实就是政治联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