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第一百二十章 大舞台(3/5)

第一百二十章 大舞台(3/5)

当中有些是相识已久的集邮同好,也有些是新认识的朋友,

    但是每个人的集邮水准肯定是良莠不齐的,每个人的收入水平更是千差万别。

    有些人为了丰富收藏急于购进一些邮票。

    另一些人由于机缘巧合,手上会有一些富余的邮票。

    偏偏在改革开放最初的时期,人们是耻于谈钱的,而是把集邮视为单纯的文化活动。

    用邮票交换邮票还说得过去。

    但如果一手交钱一手货,那就会被别人在自己的额头上贴上“唯利是图”、“庸俗市侩”的标签。

    实际上,去年宁卫民不用为生计发愁之后。

    为了买猴票,他就接长不短的到国家集邮总公司这儿溜达过不少次。

    他最早六月份过来“朝圣”的时候,集邮总公司门口的自发市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情况。

    当时,大多数集邮者们交易还相当纯粹。

    交流的潜规则,是来集邮公司要带着两本“机动”邮册。

    一本插着显示鉴赏水平的邮票,另一本插着可以与别人交换或转让的邮票。

    真的是只换票,不卖票。

    他只不过是好奇的询问了几种票的价钱,就处处横遭冷遇,没什么人愿意理睬他。

    但是正因为用邮票交换邮票的局限性很大。

    越来越难以满足集邮者们急于提高集邮水平的愿望。

    尤其没法满足一些比较富裕的人渴望拥有珍奇邮票的愿望。

    所以后来就开始从这些集邮爱好者当中,游离出来一部分人。

    他们专门囤积一部分集邮者特别需要的邮票,也善于琢磨集邮者的心理。

    做些低价来高价走,赚取差价的小生意。

    当然,这样的人在邮市里名声就坏了,直接落下一个蔑称,那就是“邮票贩子”

    真正的集邮者们最为抵触这样的投机钻营行为,会被认为是在搞剥削,是不劳而获,同时还把集邮精神给玷污了。

    但是什么东西都不是单一的属性,偏偏集邮者有时候还离不开这些“邮票贩子”。

    因为“邮票贩子”确实能够让邮票的流动变得更有效率,也能让集邮者更方便的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