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战场合同工> 第5637章 反炮击系统(2/3)

第5637章 反炮击系统(2/3)

久,又出现了为舰用火炮和岸防火炮提供射击校准的火控雷达。

    这种雷达是通过发现未能击中目标的炮弹所激起的水花位置,来为火炮提供射击修正数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雷达并不能直接追踪炮弹本身,这是因为炮弹的雷达反射面积很小,而且当时采用机械扫描方式的雷达也难以跟上炮弹的飞行速度。

    在使用中,操作人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雷达是有可能发现并跟踪炮弹飞行轨迹的。在雷达获得一枚炮弹不同时间点上的不同位置信息后,通过数学运算就可算出炮弹落点,为己方火炮射击参数进行校准,德国工程师就以此开发了“达姆施塔特”炮瞄雷达。

    而对炮弹飞行轨迹进行逆向推导,理论上也能发现炮弹的来袭方向等信息,继而计算出敌方火炮的位置,基于这个原理,诞生了反炮兵雷达的概念。但这对雷达的性能要求更高,整个系统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数据计算,这在二战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

    通过追踪炮弹飞行轨迹来确认敌方火炮发射阵地的技术,在二战结束后才发展起来。美国首先在二战时的scr-584炮瞄雷达的基础上,开发出了an/pq-10型反炮兵雷达。

    不过这种雷达只能用于发现来袭的迫击炮炮弹,因为迫击炮炮弹飞行轨迹呈标准抛物线,且飞行速度不高,通过解算雷达获得的炮弹飞行轨迹,可以获得敌方发射阵地的位置信息。

    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反炮兵雷达,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这类雷达主要用于反迫击炮。

    上世纪80年代,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快速逆向计算弹道的技术逐渐成熟,结合数字地图技术,得以开发出能够对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进行侦测的反炮兵雷达。这些雷达可以在发现来袭炮弹的数秒钟之内,自动算出敌方火炮位置,并标注在地图上。

    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得反炮兵雷达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传统上为了保证对高速目标的精确定位,反炮兵雷达一般使用x波段,在工作时,雷达天线采用机械旋转的方式,以水平30度以下的扫描角度进行侦测,这使得整个系统发现来袭炮弹的效率相对低下。

    而安莫尔军使用的是美国人提供的“火力发现者”系列。这种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