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民敲了敲门,道:“李乡长,有个工作汇报”。
建民,没有外人,不用客气。向建民作为李叔调教过的办公室主任,为人处事很有分寸,来安平不久,也是把安平大院上上下下都处得不错。
李乡长,我之前在城关镇的时候,搞过一套资料,就园区参考,主要就是将上级的一些讲话,县里的一些领导来检查,工业园区一些企业的动态,搞成了一个册子,每半个月发上一次,我看咱们安平现在有工业基础,高粱红酒厂、韩羽公司、加上其他几家乡镇企业,还有咱们群众自办砖窑厂,我看这些都是咱们的素材,我想借鉴之前的经验,在咱们安平也搞上一套这样的资料,一个是报到县上去,最为主要的是咱们自己干了的工作,还可以有一个好的结果呈现。
我想着向建民的话,有想法就是好事情,我又想起当年在部队的时候,大家争相往战旗报上投递稿件,把连队的好人好事和好的做法在报纸上露露脸。
建民,这个想法很好,我支持,但是你要考虑清楚,这个事情要做好不能只凭借着一腔热情,一旦有了第一期,就要有第二期,第三期,一年下来就是接近三十期,没有毅力半途而废,这个最后的结果得不偿失。
李乡长,我找教委办的洪军主任了解啦,咱们乡中有个繁星文学社,几个爱好文学编辑的老师搞的,他们编辑的资料我看了,还是有一定的深度,我想着从文学社借一个老师辅助我,这样有个人专门负责,我觉得可以坚持下去。
让文字功底稍显深厚的人老师来主笔,是个不错的建议,看来向建民给我汇报,并不是脑袋一热,而是做了功课,我点头说道,有没有看中的人。
向建民道:“我只敢冒昧地提需求,至于怎么选人用人,全凭党委政府决定,李乡长,您就说安平人,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看我没有表态,向建民又补充道:“李乡长,也不一定非得是文学社的老师,只要李乡长推荐的人,肯定都能胜任”。
我心里暗道,向建民确实不简单,他的心里肯定有一个意向性人选,但是将一个老师调动到乡里,这对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讲,是一个逆天改命的机会,如今乡里的老师全部解决了身份,调过来之后是有机会成为国家干部,很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