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东方船说> 第11章 天价合作(1/3)

第11章 天价合作(1/3)

    在一个明媚的春日早晨,林瑞华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大门,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在许军校长的热情引荐下,他直奔焊接专业,与那位传说中的教授面对面。

    “教授,我有急事求您。”

    林瑞华开门见山,“我们船厂火烧眉毛,缺的是能焊殷瓦钢的顶尖高手,您这儿有这方面的焊接人才吗?”

    教授轻轻摇头,回答得干脆利落:“没有。”

    这两个字,像石头一样砸在林瑞华心头,让他心里一沉。

    “唉!受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影响,我们的焊接专业中确实缺乏对殷瓦钢焊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人才培养。”

    教授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无奈。

    林瑞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追问道:“那您觉得其他院校是否有可能存在这类焊接人才呢?”

    “我敢肯定,国内的顶尖学府中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也没有这类的焊接人才,殷瓦钢焊接人才的培养成本极其高昂。”

    “那大概需要多少资金呢?”

    “培养一个合格的殷瓦钢焊接师,粗略估计,需要20到30万的投入,这仅仅是金钱的投入。

    除此之外,还需要他们经历长达两年的严格实验和训练,方有资格真正上岗。

    而只是,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是否具备殷瓦钢的焊接资质,还需要通过国际专业机构的严格认证。”

    “啊!”

    林瑞华震惊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做梦也想不到,寻找一个擅长殷瓦钢焊接的人才,竟然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还需要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

    “我们的高校所培育的焊接人才,往往侧重于理论层面,涉猎的焊接技艺琳琅满目。

    大家的就业之路大多指向研发机构和企业科研部门,鲜少有机会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焊接技术进行深入的钻研。

    我曾深思过这个问题,那些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若想在某个焊接领域取得突破,多数都需依靠工作单位进行后续的深度培养。

    焊接这一工作并非轻松之事,许多大学生在基层难以长期坚持,很快就因为艰辛选择离开。”

    听了教授一番的解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