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劝告(3/6)
“《花好月圆夜》和《城里的月光》,这两首歌,我想代表公司买下来,交给杨岗俪来演唱……你知道她的。”
嗯?
郭沁愣了愣。
杨岗俪?
难道不是想签约我做歌手,然后把这两首歌交给我来唱吗?
杨岗俪是谁?
我都没有听说过,林奇竟然认识?
“可以!”
林奇点点头:“价格。”
“两首歌一起,5000块钱!”
孙继胜说道。
“5000……”
林奇笑了笑:“孙经理算是个实在人,没有忽悠人。”
平均每首歌2500块钱的价格,放在这个年代,绝对不低了。
因为,音乐行业的发展其实是畸形的。
明明歌手是谁不重要,但站在台前的歌手收入往往是很高的。
明明一首好歌很重要,一位优秀的音乐创作者也很重要。
可是,音乐创作者们的生存环境,一向不怎么样。
尤其是在国内。
绝大部分的关注度和利益都被歌手及其幕后团队公司拿走了,歌曲的词曲作者,能够获得的利益少之又少。
在这个年代,一首质量尚可的歌曲,能卖几百块钱,就很不错了。
能卖到上千块价格的歌曲,仅在少数。
包括后世,也是一样。
很多歌曲都是大白菜价格卖出去的,甚至一些水准之上的歌曲,所售价格也不高。
举个例子。
1998年,汪半壁由于生活困顿,将自己创作的歌曲《等待》,卖给了歌手黄琪珊。
《等待》,毋庸置疑的好歌。
并且,当时的王半壁,并不是初出茅庐、毫无名气的新人,已经是乐队主唱、发行过两张专辑,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名气了。
这种情况下,《等待》卖了多少钱呢?
6000块。
那是1998年,而从1990到1998年,又是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一段时期。
九十年代初期和九十年代末期,从人均收入和物价水平来看,完全是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