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部队领导的决定(3/3)
底过完了。
社员们重新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忙着春耕、播种、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防倒伏,如果雨水不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作物浇水。
谢家院子里的地都重新刨了一遍,种上了菠菜、西红柿、茄子、黄瓜、豆角,还有土豆。
生长周期比较长的种在前院,生长周期比较短的,比如菠菜,就种在后院,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黄瓜和茄子也种了一些在后院。这样不耽误4月底5月初的时候种棉花。
正月初六,柳树屯大队添了两名新成员,两位来自公社的男知青,他们扛着行李,住进了收拾好的“知青点”——原来是一位五保户老人的家,老人去世以后,房子就空了出来。
这两位知青被分在了一个小队,和社员们在一起干活,担心他们不会干,小队安排社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指导。
所幸这两位一点不矫情,知道自己下乡就是要干活的,就是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对现状接受良好,甚至还干劲十足。
完全跟着社员的安排走,主动请教问题,不怕脏不怕累,干活十分积极,受到了广大社员的肯定。
谢赟第一次看见他们的时候,俩人跟广大社员一样,挽着裤腿在挑粪。
要施肥了嘛。
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允许私自截留肥料,家里的猪、鸡、兔子和人产生的粪便必须统统交给集体,给集体土地施肥。
要是被发现私留,是要被通报批评的。
这两位知青很快就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平时和大家也很聊得来。
张光宗曾经感慨:“这是两个好同志啊!原本李书记他们还说,这些孩子不急着下乡,我还以为得过段时间才来呢,没想到他们过完年就来了!太积极了!改变了我对城镇孩子的既定印象。”
谢赟抽了抽嘴角,关于这些知青为什么那么积极的来插队,她是有点了解的。
张瑞凤的同事王淑珍同志的儿子就去插队了,回的是王淑珍的老家拱桥大队,也是过完年就去了。据说,不去不行。因为曲水县正在组织援边知青团,鼓励年轻人报名。
再不就近插队,他们大概就要被一锅端送到边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