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其他类型> 女人啊,女人> 第51章 在创新中前行(21)(3/6)

第51章 在创新中前行(21)(3/6)

儿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故事发生在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冠屠岸贾追名逐利,妄想独揽晋国大权,设计将宰相赵盾一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唯有赵盾的儿媳(成公妹)因皇亲血缘幸免于难。其时她身怀六甲,生子赵武(赵氏孤儿)。屠岸贾率兵追杀。欲斩草除根。赵朔(赵盾子)好友程婴、门客公孙杵臼、中军元帅韩厥三人将计就计,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己,救出赵氏孤儿。程婴乘机携其于胸襟之内,骑快马从晋国逃往仇犹古国盂山,在山中藏匿达15年之久。“后人因其名曰藏山,以藏孤得名也”。晋景公十七年,屠岸贾因犯欺君之罪而被斩除,赵氏冤情大白,赵武恢复了赵家在晋国的地位,承担接替了祖父的原位。

    藏孤救赵的故事在 《左传》《史记》等史书上都有记载,历代口口相传。到了元代,戏曲作家纪君祥开戏剧作品之先河,将其改编为《赵氏孤儿》将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搬上了舞台,被推崇为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久唱不衰。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又将其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上演,成为了我国走向西方的第一部戏曲,轰动了世界舞台。

    藏山,作为《赵氏孤儿》故事的发源地,因此而闻名遐迩,成为了忠义之山,三晋历史文化第一名山。忠义藏山,一段传奇,一种永恒,铸就了千秋万代之历史文化和风景地。

    育孤园,是进入景区大门后的第一道景观。路两侧有一组雕塑,可以看出2600余年前在这里发生的藏孤、救孤、育孤的历程,从中领略藏山忠义文化的内涵。育孤园的尽头,是到藏孤胜地和莲花寺两个景区的交岔口。左右两侧分别有两棵千年“龙凤古松”,左龙右凤,枝叶已枯,仅剩躯干,弯曲盘虬,老态龙钟,如同一对忠诚的守护神,守护着这片藏孤救孤的热土。

    过龙凤松,先沿左侧之路上行,游藏孤胜境,去品读那一段历史的画卷。途中经过神马泉,便到达碑文广场。碑文广场四周立有明清以来的重修记事和助银功德碑60通。中间一块四体碑亭,四面分别记述了藏孤文化记、赋,还有“北京会议”确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