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下文学> 历史军事> 退位让贤>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4/9)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工程!大明的稀奇事!(4/9)

水库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了。

    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中,修建的水库寥寥无几。

    与江河两岸必须建堤坝不一样,在许多地方,水库并没有非建不可的理由,有时候反而会阻碍洪水的下泄。

    兴建水库存在不小的风险,稍有不慎,水库渗水漏水,便有可能造成溃堤,那便不是造福百姓,而是祸害百姓了。

    不过,世界上的事,都是有利有弊。

    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做。

    如今有了水泥,大明制造局炼铁炼钢的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冶炼规模更是扩张了几十倍,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大量兴建水库的时机,已然成熟。

    今年冬修,水库建设也就成了重点。

    第三项大工程,则是朱允熥亲自制定的三千座大型粮仓建设计划。

    为此,他特意与大明制造局的工人,会同科学院的研究者一起,绘制了标准粮仓建设图纸,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标准和施工方案。

    要求各地官府,迅速按照方案兴建粮仓。

    各级官员签订军令状,逾期未完成工者,斩!

    验收质量不达标者,亦斩!

    如火如荼的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铺开。

    东宫,院子里。

    朱允熥正坐在新建的亭子里,一边悠闲的吃着点心零食,一边讲述着经济学的常识,原理,以及自己对大明经济和眼下状况的看法。

    旁边的书桌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男子正认真听着,不时挥笔记录。

    他叫杨荣,不久前,夏原吉受邀回国子监讲学,讲完后,让听课的学子们都写文章阐述己见,一眼便看中了杨荣写的文章,认为此人虽然年轻,却颇有见识。

    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夏原吉便将他推荐给了太孙殿下。

    朱允熥翻了下此人的履历,发现他多半便是后世历史上有名的“三杨”之一,与杨士奇齐名的杨荣。

    于是将他带在了身边,加以培养。

    此前给老朱写信,就是杨荣代笔。

    毕竟,朱允熥的毛笔字写得太差,而且笔迹一眼就会被老朱认出来。

    既然老朱没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而是用普通人的身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